目前分類:健康資訊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幾天新聞鬧得很大~~
大家都人心惶惶~~~
很多家的乳酸菌都驗出來了~~
現在連很多飲料~甚至小孩在吃的維他命~鈣片~等等都驗出來了~~
很多的爸媽都心懸在那邊~~~

康貝兒(葡眾公司) 已經在官網上發表聲明 http://www.pro-partner.com.tw/default/defaultB.aspx

所以曾經購買的人~~不用擔心喔!!!請安心食用~


 

再附上康貝兒送檢的檢驗報告~~

是安全無虞的喔~~~


請大家放心~~~~可以繼續食用~~~~
再附上看看哪裡可以知道有被汙染的產品~~
http://www.fda.gov.tw/news.aspx?newssn=7632&classifysn=4

也希望這次的事件可以趕快過去~~
也希望不要有像這樣的黑心商人了~~拜託~~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你該補充那些維他命?

常樂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捨中

 

  

抽菸的人 由於抽菸會消耗體內大量的維他命 C,所以有必要經常補充。
工作量大及運動多的人 這類的人需要特別補充維他命 B群,因為維他命B群是讓脂肪轉化成熱能的重要物質。
經常熬夜的夜貓族 熬夜時腎上腺素的分泌會增加,而腎上腺素的合成也需要維他命C ,所以要適量補充維他命C。
電腦族或事務員 看電腦螢幕的時間長,工作耗眼力及精神壓力與肉體勞動的疲勞有所不同,必須適量補充維他命A 
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媽 懷孕時由於母體與胎兒組織快速生長,葉酸轉換增加並且缺乏維他命B6,應該每日補充。不過,維他命D 的量就不需要增加了,因為額外攝食會使嬰兒的血鈣過多。
吃素的人 長期吃素的人由於不吃動物類食品,容易缺乏維他命D 、維他命B12。
老年人 老年人腸胃的吸收不比年輕人好,加上許多營養素容易流失,又有偏食的習慣,因此有必要每天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
兒童及發育中的青少年 由於成長發育期需要的營養素比任何時期多,而維他命D對於骨骼的發育及成長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需要多補充。
經常做激烈運動 維他命E、B 群對你而言猶如卡通影片中大力水手要吃的菠菜。能使你動作機敏、爆發力強、精力十足。
正在減肥的人 運動20分鐘過後,脂肪會被利用作為能量,而幫助脂肪代謝的便是維他命B2
經常口腔發炎 嘴唇和口中黏膜的發炎可以藉由補充有「抗口腔炎維他命」別稱的維他命B2
容易抽筋或肌肉痙攣 身體所吸收的當中有40%被利用於保持肌肉或心臟的正常收縮,運動員每天必須攝取300mg。
容易神經緊張 對抗壓力的臨戰態勢之前,一定要補充維他命C以及維他命B群,以及鈣、鎂
外務推銷員 奔波於炎熱的大太陽下,水溶性維他命C會隨著汗液從體內大量的流失,維他命B1能促進分解肌肉中所積存的乳酸等疲勞物質的機能。
肩膀酸痛 維他命E質是救星。
面皰、小膿皰 要補充維他命B2、維他命B6
醒酒 維他命B1將是你最好的幫手。

 本文章轉貼自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林杰樑(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

  維他命丸不能代替均衡健康的飲食,服用過量維生素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傷害。經常服用維生素藥物的人,如果出現下列這些症狀,就要小心是否已經發生維生素中毒,應立即尋找醫師幫忙。

1.維他命A中毒:
  若一次服用大劑量維他命A,如孩童一次服用超過75,000到100,000單位或大人超過一百萬單位,可能發生急性中毒。台灣常見急性中毒,是吃大型海魚類的肝臟所致。急慢性中毒者中樞神經系統會有顱內壓力上升、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慢性中毒者初期會肝腫大,後期會肝硬化及食道靜脈瘤出現。皮膚乾燥、脫皮、掉髮、指甲脆、口腔炎等。

  維他命A中毒也會有骨頭痛、骨板早癒合,孩童無法長高等併發症;也有致畸形胎的現象;孩童服用魚肝油類製品,也需小心過量。

2.維生素B1中毒:
  大量投與,有些人可能會有類似過敏性反應皮膚癢的症狀。每天投與維生素B1超過5毫克,數周後可能會有頭痛、焦躁不安、心律不整的中毒症狀發生。

3.維他命B3中毒:
  常見中毒是使用大劑量維他命B3治療高脂血症所致,病患會有皮膚發紅、發癢,且會有黃膽、肝炎發生。血小板稀少,容易出血。心律不整,心房纖維顫動。

4.維他命B6中毒:
  常見中毒是使用大劑量維生素B6治療痛經等經前症狀或健身塑形等所致。病人常會有周邊神經病變及感覺異常出現。

5.維他命C中毒:
  常見中毒是使用大劑量維他命C抗氧化及皮膚美白。病患會有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出現。若每日使用維他命C量超過一公克,要特別小心,一定要多喝水。有些人不適合每天大劑量使用維他命C,尤其是腎臟、腎結石及蠶豆症患者,可能會有結石惡化或溶血發生;懷孕的婦女也不宜服用維他命C,以免出生的胎兒會有類似壞血症的症狀。

6.維他命D中毒:
  常用於補充鈣質、增進骨頭健康及成長。常見中毒是因求好心切,不知不覺長期服用過量維他命D,致使病人高血鈣症併意識不清、泛發性腎結石、及全身血管及肌肉、組織、器官鈣化發生,嚴重的心臟血管傷害出現。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活性的維他命D產品,效果更強,更不可過量。

7.維他命E中毒:
  長期服用過量,如每天大於800單位,會有類似維他命A中毒的症狀,例如頭痛、虛弱、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及血液凝固障礙、容易出血情形。

  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需要每天服用維他命,尤其是高單位維他命。任何維他命都無法取代均衡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服用過量維他命將對人體健康有害。對於一些無法得到均衡飲食的病人,也應由醫師評估需要服用何種維他命、每天多少劑量。而非自行服用高單位的維他命。




本文章轉貼自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七日電)季節一變換,異性皮膚炎病童常會搔癢到破皮流血,國內外研究顯示,以服用益生菌做為輔助療法,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小兒科醫師並提醒家長注意,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泡益生菌,也不要在孩童拉肚子餵食優酪乳,這樣對病情沒幫助。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盛行率從一九九五年的百分之一,攀昇到二00四年的 百分之六點七,估計這種病患全台約有三百萬人。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俊松今天指出,在保濕、外用類固醇藥膏、局部使用免疫調節劑、口服抗組織胺等各種方法用盡,異位性皮膚炎仍未有明顯改善時,以益生菌做為輔助療法是不錯的選擇。

 

林 俊松說,自二000年起,許多研究顯示益生菌能預防及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其中,二00三年刺胳針雜誌有篇文章說,異位性皮膚炎體質的孕婦持續服用益 生菌,嬰兒出生後也服用,可減少遺傳體質發病,追蹤四年後,幼兒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減少很多,推測原因是益生菌可以降低體內的發炎物質產生。

 

林俊松自己也以三十名嬰兒及兒童做實驗,發現服 用十二種綜合益生菌大約二星期後,有些病童的異位性 皮膚炎濕疹得以恢復,有的發炎傷口不癢就能癒合良好 ,不論是主觀的搔癢感或客觀的紅癢面積、類固醇藥膏 使用量,都有明顯的改善。

 

益生菌分為許多種,包括某些比菲德氏菌、龍根菌 、雙歧乳桿菌、腸球菌等,他說,每個人每天宜攝取一億只益生菌,如果是綜合種類的益生菌,則可略減,病患可以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菌株。

 

另外,益生菌怕熱,林俊松提醒家長注意,沖泡粉 狀的益生菌時,水溫不宜超過攝氏四十度,至於吃牛奶 會腹瀉、或正在腹瀉中的孩童,宜應以純益生菌取代優 酪乳。

 

林俊松表示,優酪乳雖含益生菌,但其中的乳糖會加重腹瀉症狀;另外,益生菌產品要趁新鮮吃,放久了,益生菌會漸漸死亡;平日可以多吃大蒜、洋蔥、山藥等含果寡糖的食物,使腸道的益生菌長得更好。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集了一些常見的益生菌種類及功用,提供給大家參考~~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P)

 Lactobacillus paracasei,也就是LP菌,益生菌的先鋒,市場上在LP菌的這麼多菌株中,並不是每一菌株都有效,經過長時間的實驗,才確定Lactobacillus paracasei 33,這一株菌,有最棒的效果,稱之為LP33

它能有效改善各類型過敏原(如塵蟎、花粉等)所引起的「多種」過敏症狀,包括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竇炎、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蕁麻疹、過敏性濕疹、過敏性偏頭痛、過敏性肺炎等,但無任何副作用發生。

  Enterococcus 乳酸球菌

 是人體腸道內的正常菌叢,為兼性厭氧菌,可在10~ 45間生長,最適合的溫度為30~ 37間,在60中仍可存活30分鐘。E. faecalis為腸道菌,可在6.5% NaCl溶液及40%的膽鹽中生存,而其可耐受pH值最高可達9.6;因為過敏的治療關鍵在於腸道,因為80%的淋巴系統都在腹部,因此,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也跟腸道有關腸道的作用就是菌的關係,所以腸道菌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腳色。

但是,因為乳酸菌無法通過胃酸,所以要通過胃酸的乳酸菌,就要進行基因的改造,基因改造之後,乳酸菌的繁殖力都很差,所以不是很建議使用,更重要的是:為了讓乳酸菌存活,必須加入大量的糖與奶,並且要在冷藏的環境,才有辦法生存,大家都知道的冰涼與甜,都是過敏患者的大患,所以,這個乳酸菌溶胞萃取物,是一種專利的技術,只取乳酸菌細胞中的有效成分,所以可以100%直通腸道,平衡免疫力。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嗜乳酸桿A

抑制壞菌的好菌 是所有健康細菌中,最為人所知也最廣為研究的一種,因為這類細菌廣泛存在於益生菌補充劑中,所以其他類的微生物也常以用此名來涵蓋。嗜酸乳酸桿菌是小腸內數量最多的細菌,也可能是最有效的,在陰道壁、子宮頸和尿道都有它的蹤跡。能消化、消耗膽汁中的膽固醇而能降低膽固醇濃度。

 Lactobacillus Brevis 酸莖菌

短乳是短乳酸菌(Lactobacillus brevis)的簡稱。

短乳酸菌是從蔬菜醃漬物中提取的乳酸菌,短乳進入腸道後,會先消除對人體不利的惡菌,讓與生俱來的益菌得回地盤繁殖。短乳在完成任務之後,還會和被打敗的惡菌離開腸道,排出體外,因此是人體的益菌。

Lactobacillus G G LGG

是一種「益生菌(probiotics)」,其定義為:「可以增進宿主的健康及有益於生理機能,並且本身並非病原微生物」。這些菌在體內除了抵抗壞菌,亦有活化宿主自身免疫系統之功能。研究指出,人體內的免疫球蛋白、巨噬細胞數量皆有所增加,代表了抵抗力的提升。

Bifidobacterium Longum 長雙叉桿菌或龍根菌

是比菲德式菌的一種。

雙叉桿菌(龍根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雙叉桿菌(龍根菌®)為革蘭氏陽性菌,不具移動性,不規則桿狀,少見分枝狀。是唯一在人類腸道中發現的菌種中具有多變性質體的一株菌種。

 雙叉桿菌是伴隨著人類的成長,且維持人體腸道內菌叢生態平衡的主要益菌之一。一旦腸道中雙叉桿菌的菌數減少或消失,都會間接的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威脅。


Lactobacillus Casei  凱氏乳桿C

 Lactobacillus casei,或稱凱氏乳桿菌,我們通常稱之C菌,是能在腸道內定殖的乳酸菌種中,能力最強的一株乳酸菌,可在腸道內存活15天以上,也因C菌相當耐酸的特性,讓C菌往往能有效地通過胃酸膽鹼的考驗,而有規模的進入腸道定殖。

C菌與健康的研究中,C菌被發現有以下主要功能:預防腸道不適症狀提升免疫力使腸道菌叢正常化抑制過敏物質釋放;另外,亦有研究發現,C菌對兒童輪狀病毒胃腸炎而造成腹瀉症狀的減輕相當具有成效。

 

Lactobacillus Reuteri  乳桿R

R菌是來自人體的天然益生菌種。是少數可同時在成人與嬰兒發現的乳酸桿菌,相對於其他乳酸桿茵只是階段性的出現在人體腸道,R(L.reuteri)可以在人的一生中都存在人體。

有效改善腸道菌相,提升免疫力!針對R菌的研究表示,R菌不僅可以吸附腸道的黏膜,存活於人體的腸道中。最新研究更顯示R菌具有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的功效,可產生抗菌物質,抑制病原菌。

  

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s 產孢乳酸菌(S)

 能維持消化道機能,使排便順暢。 改變菌叢生態。美容養顏。改善體質。調節生理機能。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雙叉桿菌(B) 

又稱B菌,又稱雙叉桿菌或雙歧桿菌,是新生兒腸胃道中最早進駐的菌種,常駐於大腸。

雙 叉桿菌對人的健康效應之一就是營養作用,實驗證明,雙叉桿菌能產生丙氨酸、纈氨酸、天冬氡酸和蘇氨酸等氨基酸,同時其菌體蛋白大部份可為宿主所用,此外該 菌亦分泌各種酵素,將原本不溶性蛋白、脂肪和醣等變為可溶性,以利進行新陳代謝,改善如食慾不振、乳糖不耐、噯氣和脹氣等不消化不良的症狀,並且會在腸內 生產好幾種維生素。

如果有很多的雙叉桿菌存在你體內,也表示你的身體很健康。 

 
Enterococcus Faecium  腸球菌(表飛鳴F)

常駐在小腸,分泌抗生物質,能有效抑制或殺死頑固、俄值得有害菌;並合成多種維生素 B。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知識大調查 1/3國人不及格

 

【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報導】20010/04/14

過敏兒不能運動?環境越乾淨越不會過敏?過敏不能養寵物?吃補可改善過敏?這些疑問,醫生都說「錯!」

一項針對國人過敏知識進行調查發現,雖然台灣過敏人口十年內攀升至20倍,但國人對過敏的認知仍有很多謬誤,調查結果每3個人有1個人過敏知識不及格。

藝人李詠嫻、艾力克斯及何戎、Kelly兩對夫妻檔,今天(14)出席「國人過敏知識問卷調查結果發表」記者會,除了分享自身過敏經驗,也現場接受主辦單位「拷問」,四人果然答得七零八落。

艾力克斯笑說李詠嫻是過敏專家,從小皮膚過敏、氣喘等問題不斷,所以對家中環境清潔非常注重,床單每週都要換,居家要求一塵不染,所以他現場直接向醫師請教,是否環境越乾淨越不易過敏?

小兒科醫師周怡宏表示,調查顯示高達七成的民眾也有此錯誤認知。他說,環境太乾淨,反而讓孩童的免疫系統失去抵抗的練習,一旦接觸過敏原,免疫系統會過度反應過敏,所以適度放寬對環境要求,可以讓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減少過敏。

至於寢具可兩周更換一次,但光是清洗日曬也未必能完全隔絕塵螨,他表示,最好平日用防螨套包起來,建議過敏患者最好使用易清洗的薄棉被,多蓋幾條取代厚棉被。

過敏兒不能運動、不能養寵物也是錯誤觀念,近5成民眾答錯。周怡宏指出,輕度到中度的運動,反而有助於改善過敏,只要記得適當暖身即可。而小朋友喜愛的小動物,過敏兒也不是都不能養,「只要接受過敏原檢測,確認過敏原不是寵物皮毛即可。」過敏兒一樣可以享受養寵物的樂趣。

而許多國人以為透過補品可以調節體質,改善過敏,周怡宏表示亂吃補品可能會加重、拖延病情。正確做法應該是加強過敏認知,了解過敏原,再透過適度運動、多喝水、多吃蔬果提升免疫力。在營養品的補充方面,臨床實驗證明,適當攝取魚油、益生菌也很有幫助。

這份針對2000位台灣地區民眾對過敏認知程度的調查,分為過敏基本認知、對食物及環境的基本認知等三大部分,民眾平均答題正確率僅6成,每3個人有1個人過敏知識不及格,顯示國人對預防過敏的各項知識還須再多加強。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由時報更新日期:2010/02/07 04:11

文/陳鈺萍



日前看見網路上出現「健康的母奶,讓寶寶一覺到天亮」這句話,不知媽媽們看出有什麼問題嗎?


◎母奶沒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問題


根據研究,無論在生活困頓的國家,或是生活富裕的國家,母奶的成分,沒有太大的差異。也就是說,母奶成分並不會因母親的種族、營養狀況而有不同。想讓寶寶有足夠的奶喝,就是增加喝奶的頻率跟時間,這麼簡單!其中增加頻率又比延長時間來得有用!


◎新生兒一覺到天亮,其實很危險


新生兒的呼吸系統尚未成熟,不能有深沉的睡眠,這樣會忘了呼吸,而有睡眠呼吸中止的危險。


頻繁的夜奶,其實也是為了保命。寶寶跟媽媽睡在一起,媽媽呼出的二氧化碳,會刺激寶寶的呼吸動作!


媽媽在哺乳的同時,因為荷爾蒙分泌的關係,其實也在休息。不用擔心中斷的睡眠,會讓媽媽累壞。這是人類演化這麼久而來的機轉,很微妙。


據研究,全世界有44%至75%的媽媽是與小孩一起睡的。母嬰同眠最常見的形式是,寶寶挨著媽媽身邊睡在同一平面上。這樣對寶寶同時有觸覺、聽覺、嗅覺、視覺的刺激,與媽媽的互動。


在美國有兩間醫學院的睡眠研究中心,針對寶寶與照顧者的睡眠,已經做了20年的研究。



 


◎歸納母嬰同眠,對媽媽來說,短期的益處包括:


●睡得較多、對睡眠的品質較滿意。


●對寶寶的生理反應較敏感。


●較有能力解讀寶寶釋放的任何訊息。


奶量較充足。


●泌乳激素濃度較高,延長產子間隔。


●能很快呼應寶寶的需求。


對上班族媽媽來說,有較長的親子相處時間。


◎對寶寶的益處包括:


增加母奶量。


●增加寶寶睡眠的時間。


較少哭泣。


對媽媽溝通的敏感度增加。


●淺眠時間較多,但就年紀來說,是適當的。


●心臟跳動次數增加。


●減少睡眠第3、第4期發生呼吸中止的次數。


●清醒時,表現較佳。


這 些寶寶的年紀是11至15週大,寶寶挨在媽媽身邊睡,晚上平均約1.5小時要喝一次奶。母嬰同眠,彼此在生理與行為上,是互相影響的。雖然醒來的次數較 多,對寶寶來說,可能就是這樣降低了呼吸中止發生的機率,對媽媽來說,雖然睡眠一直中斷,可是統計起來,媽媽感覺「睡得好」與「睡得飽」的比例卻遠遠多於 母嬰分眠的媽媽。


母嬰同眠時,媽媽與寶寶睡眠是同步的,也就是寶寶醒來要喝奶時,媽媽也醒了。


(作者為婦產科醫師,目前為全職媽媽)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華盛頓五日電】


盲腸究竟有何作用?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認為,盲腸可製造並保護腸內的益菌。未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認為,這項理論相當合理。

杜克大學的外科醫生與免疫學家將研究結果發表於《理論生物學》期刊的網路上。


盲腸一直被認為是多餘之物,但杜克大學的研究指出,盲腸的作用似乎與人類消化系統內的大量細菌有關。這些細菌多數是益菌,可協助消化食物。有時腸道的菌群會死亡或排光,例如霍亂與阿米巴痢疾可能將腸道的益菌悉數清光,盲腸的工作是重新刺激消化系統。研究報告共同執筆人帕克教授寫道,盲腸扮演的角色是「細菌的安全室」。


帕克表示,盲腸擔任繁殖益菌工廠的功能,在現代工業化的社會中可能無用,但以前容易感染霍亂時,繁殖腸菌並不容易,必須靠盲腸協助。帕克說,在開發較低的國家,盲腸還有⋯⋯作用,盲腸炎的比例低於美國。



結論。。。。所以不要隨便把忙腸切除喔!!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三餐加鈣粉餵孫 補過頭腎結石
TVBS 更新日期:2010/12/18 12:18

習慣在幫小朋友泡奶粉時加鈣粉的家長,得注意下面這個案例,高雄一名1歲10個月大的幼兒,因為先天疾病導致尿流不順,家人擔心他長的瘦小,每天在泡牛奶的時候添加鈣粉,沒想到左邊腎臟居然長出一顆1.5公分的結石,還得用機器打碎才能排出。

泡 牛奶時加進鈣粉,以為這樣能幫助小朋友長大,卻可能收到反效果,高雄一名1歲多的男童,就因此出現腎結石。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李偉嘉:「尺寸已經長到 1.5公分,在大人體也算很大,有前提是他先天性有問題,阿嬤想說他身體不好啊,小的時候長比較小,就給他吃很多鈣片。」

醫師在男童左邊腎臟裡,發現一小點白點,仔細檢查後才發現,竟然是腎結石,往前追查病史發現,男童罹患先天巨大輸尿管病變,長期尿流不順,家人覺得男童太瘦小,就照三餐把鈣粉加進牛奶裡給男童喝,孩子又不愛喝水,加鈣補過頭,尿鈣沉澱,原本小小的鈣化點,結成一顆石頭。

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李偉嘉:「不知道阿嬤一直餵他吃鈣片啊,如果一開始不給他吃鈣片,或許結石不會長那麼快,這也是首例啦,醫院20年來年紀最小結石的一個。」

幸好男童的結石形成時間不久,硬度不大,才讓結石碎片隨輸尿管順利排出,不過醫師提醒結石形成有多重原因,家長要幫孩子添加營養品,最好先詢問專業醫師,以免補不成卻傷了孩子身體。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膽在醫學上著墨不多,以前念生理的時候,大概只記住膽是用來儲存膽汁的,考試常考膽汁是由肝臟分泌,而不是膽喲。

但是膽真的沒什麼功能呢?上帝創造膽真的只是用來儲存肝所製作的膽汁的?

在中醫的說法,肝為臟,膽為腑。臟數陰,腑主陽。簡單的來說,膽的存在不只是儲存膽汁,而是當成肝的保護罩。

在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攤販要如何保證肝的新鮮呢?一般來說,攤販都是等到你要買肝的時候,才把膽切掉,

如果事先把膽拿掉的話,肝很快就會腐敗了。所以成語說:肝膽相照,不是沒有原因的。

黃帝內經中 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足厥陰肝經在裡,負責謀慮;

足少陽膽經在表,負責決斷。只有肝經和膽經相表裡,肝膽相照, 一個人的健康才有保證。

如果肝太強,會變得龜龜毛毛,做事情瞻前顧後,如果膽太強,也流於衝動,標準的有勇無謀。

反之亦然,如果長時間需要對某件事情下不 了決定,例如:想換工作又怕換不好,也會傷到肝膽。

如果膽被切掉了,除了肝臟失去了保護,自然而然肝的負擔加大,得加強保肝。

而且得限制脂肪性食物的攝取,有人也許會問,既然膽汁是肝臟分泌,肝還在,為何吃脂肪性食物仍然會腹瀉?

實際上膽除了儲存膽汁,事實上更重要的是濃縮膽汁還有控制膽汁分泌的時間,所以失去膽的話,

甚至還會因為病人會降低脂肪的攝取,連帶的必須要加強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取。

食物上宜多攝取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多纖維素、多維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水果;

可食雞蛋、瘦肉。而含膽固醇高的食物,酒類,油最好多避免。另外可以多多實用健脾粥:用淮山藥、蓮子肉、薏仁

加水共煮爛,入適量糖,食用。

結論:切除膽後,必須要加強保肝,還有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取。

 


文章來源:活力藥師網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台東基督教醫院

據統計,每六至十對夫妻就有一對為不孕所苦,東基婦產科主任徐文成醫師說:「性行為開放,罹患性病的機會相對升高,輸卵管一旦因性病遭到破壞,受孕機率必定減低。人工流產的濫用、晚婚及生育年齡延後,也大大降低懷孕機會……」

不 孕的原因為何?徐文成表示:「不孕的原因有一百多種,現代社會性行為開放,罹患性病的機會相對升高,輸卵管一旦因性病遭到破壞,受孕機率必定減低。人工流 產的濫用、晚婚及生育年齡延後,也大大降低懷孕的機會。」據統計,每六至十對夫妻就有一對為不孕所苦。徐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的不孕原因,有女性因素也有 男性因素。

  1. 女性因素:包括感染、排卵異常、輸卵管異常、子宮內膜異位等。
  2. 男性因素:主要和精蟲的製造、運送、排出障礙有關。
  3. 10%的不孕患者查不出不孕原因。

任 何一次成功懷孕,從精蟲、卵子的形成到排卵、受精、著床,大約要經過十多個過程,偶有一個環節出錯都會造成懷孕失敗。徐文成說:「不孕的原因很複雜,不只 是傳統上認知的女性單方面問題,夫婦倆應該一起攜手合作、共度難關,面對不孕,男性尤其應該先看醫師。女性的年齡越長,懷孕機會越低,四十歲婦女的懷孕機 會僅剩二十五歲的三分之一,高齡還能順利懷孕生育的婦女,表示其卵巢、子宮仍健康有活力。」

與女性息息相關的卵巢和月經
談 到與女性一生生命週期息息相關的月經與卵巢,徐文成說明,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統最重要的器官。位於婦女骨盆左右兩側,靠近子宮處的一對卵巢,其主要功能是釋 出卵子和製造荷爾蒙。卵巢功能一旦出了問題,卵子就不能成熟釋出,荷爾蒙分泌也必遭到波及而導致月經異常或不孕。青春期的女性,兩側卵巢約有三十萬個卵 子,每個卵子又被細胞包圍而逐步長成無數小濾泡,月經規則的女性,受到腦下垂體荷爾蒙的作用,每月會有十幾個濾泡長大,其中一個成功釋出卵子並移往輸卵管。在輸卵管與精子合而為一的受精卵,會繼續游往子宮內膜著床、孕育新生命;卵子精子受精不成,或游往子宮的胚胎沒有著床,子宮壁便會剝落成為月經。

徐文成醫師曾經為一名小二就有初潮的小女生看診,他表示現代女性的初潮比昔日早,歸因於飲食生活促使卵巢提早發育。針對青春期的女生常有的月經紊亂問題,徐醫師輕鬆的說:「十七歲前,女性卵巢尚未發育成熟,加上功課繁重的壓力,月經紊亂很正常,請家長不要太擔心。」

哪種月經狀況該找醫師診療呢?東基產兒科護理長黃素貞提醒父母,孩子初經太早來(十歲前初經來潮)或太晚來(十六歲之後,初經還未報到),都該趕緊就醫,女孩的初經太早來可找婦產科或小兒內分泌科就診。遇到經血過多(月經超過一週,經血也未逐日減少)、過少、或嚴重經痛,也應及早就醫診療。

月 經是小女生蛻變為小女人的大事,應該為她補身體,助她「轉大人」嗎?東基營養師張靜芬認為,充足均衡的營養加上鐵、鈣的補充,就能讓小女生順利生長。由於 女性體內的鐵質會因每次經期而耗損,鐵質的補充非常重要,鐵質含量高的食物有紅肉、豬肝、腰子、貝殼類和紅棗、枸杞、深綠色蔬菜,鯖魚雖然屬白肉魚類,但 魚身上顏色呈紅黑色的長條狀「血和肉」含鐵量極高。

至於鈣的補充,要注意除了攝取牛奶、豆腐、起司等鈣含量高的食物,還應重視運動和適量日晒,以順利使皮膚內的膽固醇變成維生素D,促進鈣質的吸收。坊間所賣的維生素常標示著鈣+D3,D3是已經活化的維生素D,唯有健康的腎能夠順利將維生素D轉化為促進鈣吸收所需的D3。針對經痛的緩解,營養師建議患者不妨適量攝取具有抗發炎成分的月見草油、魚油或亞麻仁油。

本文轉載自宇宙光雜誌2008年六月號第58~61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文章提供: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育年齡婦女所應該知道的事情

文/三軍總醫院

近 來常有不孕高齡婦女,帶著求子心切的期盼眼神至門診詢問,不孕跟內分泌有無關聯性?仔細詢問病史?有些人甚至傾家盪產,藉著現今人工生殖醫學技術,仍無法 圓其求子之夢。事實上,不孕當然與內分泌息息相關。正常的婦女常在準備生育時,才因做了內分泌檢查後,找到不孕的原因。那麼不孕到底和哪些內分泌息息相關 呢?三軍總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令怡博士建議育齡婦女如下兩點:


1.
當妳25歲時,最好選擇一次正常的月經週期第23天自費檢測下列八項與生育相關內分泌數據;如果下列有任何一項數據極度異常,建議立刻就診:

FSH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濾泡促素

PRLProlactin):泌乳素

LHLuteinizing hormone):黃體促素

TSH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甲狀腺促素

E2Estradiol):雌二醇;動情素

Progesterone助孕酮;黃體固酮

Testosterone睪固酮

在月經週期結束後23天檢查CA-125

 

據統計發現,當檢測數據有任三項輕度異常時,且假設妳因工作、學業或其他因素計畫必需避孕兩年時。那麼,請避孕計畫,提前半年結束,準備受孕。因為據初步發現,上述任三項異常時,需調養或治療12-16個月,才能達到自然受孕的目標。專家還是希望育齡婦女能在29-30歲卵巢功能老化之前,順利自然受孕。

 

當妳的數據有任五項異常時,建議考慮儘快懷孕。因為臨床上,妳已經是不孕高危險族群。未來成功自然受孕調養治療時間有可能拉長至2-3年。如果這時還因上述原因實施避孕,等到妳想懷孕時,有可能就必須藉由自費且昂貴人工生殖醫學技術來增加受孕率,此項支出對一個年輕家庭、夫妻雙方及其生涯規畫幾乎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2.當妳28歲時,目前仍沒有生育的打算,正在使用任何方式避孕時,醫師建議在生日當天的女性朋友可以送給自己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除了追蹤上述八項與生育相關內分泌數據外,也可以進一步自費檢查AMH (Anti-Mullerian hormone):抗穆氏管荷爾蒙。AMH可以幫助了解目前的卵巢儲存卵子的數目,如果其數值低於2 μg/l,表示卵巢功能嚴重老化,就建議想受孕的女性加快懷孕腳步。

 

年輕的女性,不論妳是否結婚,或許懷孕不是現今的生涯規畫。但藉由內分泌的八項數據及AMH,可初步評估本身未來生育狀況。尤其在今日「女性也可撐起一片天」的職場社會中,大部分都較晚婚。而且現實生活環境的污染,也讓男女天然受孕力降低。初步了解自己,做好準備,才能順利的掌握未來幸福人生。


(資料來源:uho優活健康網 提供)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統計該院健檢中心近幾個月大腸鏡健檢結果發現,台灣民眾大腸直腸最常見問題除了痔瘡以外,就是大腸息肉,約莫兩成健檢民眾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息肉 

自由 2009/04/07 04:09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雖然絕大多數息肉是良性病灶,但不少大腸癌卻是由息肉衍生而來,醫師呼籲,50歲以上國人除了接受國健局提供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若經濟許可,最好也要做一次大腸鏡健檢。

國人有大腸息肉比例其實不低。北醫附醫健康管理中心分析該中心近幾個月626例大腸鏡健檢結果顯示,大腸息肉罹患率約為21%。受檢者約5個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其中,男性多於女性,50歲以上者比50歲以下者多。

不過,不只一般人極少接受大腸鏡檢查,連專業醫師也未必定期健檢。行醫近40年的北醫前院長潘憲,本身擔任胃腸肝膽科醫師,畢生都在幫患者做大腸鏡檢查,自己卻是在太太央求一起健檢後,才在日前接受第一次大腸鏡檢查。沒想到竟然就發現大腸息肉。現任北醫院長吳志雄,雖然曾執行不少大腸直腸手術,卻也是在潘憲提醒下接受大腸鏡檢查後、意外發現息肉。昨天他偕同潘憲醫師以及柴松林教授現身說法,希望透過自身經歷,提醒民眾提防大腸癌。

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張簡俊榮指出,大腸息肉分成好幾種,其中的「腺腫」通常在幾年內可能轉變成癌症,如果放著不管,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至於有些罕見的疾病像是家族性多發性大腸息肉症等,則由於腸子裡面滿佈上百顆腺腫型息肉,通常是切掉一段腸子。

健康管理中心王森德主任表示,除了種類之外,醫師也會依照息肉大小、患者家族史,以及病史等多種因素,決定要繼續追蹤還是切除。

他表示,我國衛生署提供50歲到69歲民眾2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但若經濟許可,建議50歲以上民眾還是至少做一次大腸鏡檢查,若屬於家族有大腸癌等高危險群,檢查時間還可以再提早。

《大腸保健小叮嚀》 


大腸癌的保健主要從飲食、預防健檢,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著手。

至於預防健檢則有兩大類,政府提供50歲到69歲、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以到各地衛生局、所詢問。至於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的對象包括:

1.年齡大於50歲
2.有大腸息肉病史
3.大腸息肉家族史
4.大腸癌家族史
4.高脂肪飲食
5.抽菸
6.飲酒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更新日期:2010/01/16 00:07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購買益生菌、乳酸菌最好不要一次買太多。台灣乳酸菌協會理事、國立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蔡英傑教授提醒,益生菌、乳酸菌都是活的生物,溫度太高、保存時間過長等都會導致細菌死亡,因此若家中成員較少或一個人單獨居住,盡量少買大包裝產品,或長時間置於高溫環境,要趁新鮮趕緊攝取,活菌才能徹底發揮效用。

台灣乳酸菌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廖啟成也提醒,益生菌膠囊等產品也最好放冰箱保存,讓益生菌保持活性。

 攝取益生菌、乳酸菌的時候,有哪些該注意之處?
蔡英傑教授指出,補充益生菌、乳酸菌時,要避免同時吃下葡萄汁、檸檬汁、酒類等食物,以免干擾菌種作用,若是正在服用抗生素藥物,也最好等服藥一、二小時後再補充益生菌、乳酸菌,以免抗生素把這些益菌全部消滅殆盡

 一般人是否喝得出來發酵乳、稀釋發酵乳中的益生菌、乳酸菌含菌數?
蔡英傑教授表示,無論菌數多寡,都無法從味道判斷,所以之前會有乳酸飲品中乳酸菌含量零的新聞事件。

 如何選擇益生菌、乳酸菌產品?
蔡英傑教授在「台灣乳酸菌協會」網站上指出,「慎選產品」要注意產品當中到底還有什麼菌種,菌數到底有多少,若是發酵乳品,最好選擇知名品牌,也要通過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品質才有保障,廖啟成理事長建議,可以選擇有衛生署GMP標章、CAS標章產品。另外,選購粉劑、膠囊類保健食品時也要留意菌種標示清楚與否,像研究團隊、學術資料提供等也都要列入觀察項目,坊間益生菌保健食品品質良莠不齊,所以更要謹慎選擇。


廖啟成理事長表示,目前益生菌、乳酸菌應用非常廣泛,益生菌中約七○%應用於乳品當中,包括發酵乳、乳酪、乾酪、冷凍優格、冰淇淋等,也有不少使用在點心、糖果、糕餅、蔬果汁、豆奶、發酵豆奶等產品。

蔡英傑教授說,「乳酸菌不耐熱,不耐氧氣。」所以必須低溫保存,一旦開瓶,就要盡速喝完,千萬不要再開了一大瓶後,喝一部分,然後放在桌上,從早喝到晚,這樣做的話,乳酸菌早就失去活性,一點保健效果都沒有。乳酸菌也不可長期放在高溫環境,像車子裡或後車廂等。廖啟成理事長表示,攝氏4℃環境最適合保存益生菌、乳酸菌產品

另外,許多民眾喜歡DIY優格、優酪乳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提醒,製作的時候雙手一定要洗乾淨,使用的鍋碗瓢盆、量杯、湯匙等也要用熱水徹底消毒,以免滋生壞菌。

廖 啟成理事長、蔡英傑教授呼籲,千萬不要選擇來路不明的菌種,免得造成食物汙染。除非有相關微生物知識,且器具務必要消毒乾淨,才能真正避免汙染,而購買菌 種時也要看清楚種類、菌量等標示。蔡英傑另提醒,留菌種最好做完之後馬上預先先取菌種,而非食用快完畢才取菌種,以減低汙染風險。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朋友,大腸癌的盛行率真是愈來愈高了,請您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定期篩檢』這個觀念真的很重要!(今年我有很深的體會ㄋㄟ~自己的媽媽跟朋友有大腸癌)
您知道國健局提供50~69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嗎?請多加利用!深
願大家身體、靈裡都健康!


(今日新聞 更新日期:2009/03/05 09:22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您有便秘、大便解不乾淨、大便變細或一天跑好幾次廁所的情形嗎?千萬別輕忽這些問題,這些都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

★ 根據衛生署統計,大腸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其發生率為第四名,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是若等到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及常有解便不完全感時,大腸癌往往已進行至二、三期以上,反之如果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則五年存活率最高可達九成。


★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醫師指出,大腸癌高危險群多為家族有癌症病史及曾患有大腸息肉者。根據聯安診所從96年至97年接受腸鏡篩檢的19,077位受檢者當中,有7934位篩檢出有腸息肉,其中10位確定罹患腸癌,最年輕者為48歲,其中僅有2位有癌症家族病史。在這10位罹大腸癌病患當中,糞便潛血檢查反應皆呈現陽性,但CEA﹝癌性胚胎抗原﹞指數偏高者卻只有2位。由此可知,並非沒有腸癌家族史者即沒有罹患腸癌的危險,且要有效篩檢出大腸癌,單看一項檢查結果是不足的,必須接受糞便潛血及腸鏡等完整且專業的各項腸癌相關檢查,才能有效早期發現大腸癌

目前國民健康局提供50至69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但篩檢率未達10%,同時0與1期的早期個案也未達2成,低於美國癌症委員會癌症資料庫(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公布的28%,由此數據可知,民眾對大腸癌篩檢的觀念仍需加強。

★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醫師表示,大腸鏡檢查是最直接的大腸癌篩 檢方式,但許多民眾對於大腸鏡檢查認識不足,多因怕痛、無安全感及擔心有危險性,而心生恐懼。根據聯安診所16年來的健康檢查經驗,的確有很多民眾因為對 於腸鏡檢查有不當的誤解,而心生恐懼,甚至在健診時表示要自動放棄這項篩檢。其實只要對大腸鏡篩檢有正確的認識與瞭解,大腸鏡檢查安全性高且有其必要性。

★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醫療設備的發達,如果害怕因腸鏡檢查所產生的不適感,民眾在健康檢查時可選擇無痛腸胃鏡篩檢。鄭乃源醫師表示,無痛腸胃鏡在國外已行之多 年,而聯安於民國89年領先國內健診業界率先引進,至今已有超過42,000位受檢者接受無痛腸胃鏡檢查服務,其方式主要是在檢查前給予受檢者一些短效安 眠麻醉藥物,幫助受檢者在深度睡眠中完成無痛腸胃鏡檢查,全程約15分鐘,以聯安所做的統計,接受檢查的受檢者對於服務滿意度超過九成。

★ 現代人生活壓力及飲食精緻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大腸癌患者人數逐年激增,鄭乃源醫師建議,民眾除了平日注意飲食、增加纖維攝取外,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四十歲以上步入中年者,由於已進入癌症的好發年齡,建議至少做一次完整的全大腸鏡檢查,並養成每年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並注意本身排便習慣,如篩檢出大腸癌要積極面對治療,早期發現治癒率高。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更新日期:2010/08/09 04:11   文/賴昂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的統計顯示,全球約1270萬人罹患癌症,約760萬人死於癌症;衛生署去年十大死因統計顯示,癌症連續29年高居榜首,死亡人數為39917人,平均每13分10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癌症病人誤以為要採取「飢餓療法」,以免吃太好,造成癌細胞擴大;除此之外,治療癌症的副作用也會導致嗅覺、味覺改變,腫瘤堵塞腸胃道等,也會影響進食;但是美國營養期刊(Nutrition)指出,有4成以上的癌症病人是死於營養不良,因此一個月體重下降超過5%就要注意了。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食物是最好的醫藥」,美國癌症協會(ACS)指出,多樣化均衡飲食是提供營養最好來源,6大類基本食物都應攝取,蛋白質攝取應較生病前增加50%,熱量多攝取20%,也推薦抗癌5色蔬果(紅、黃、綠、白、紫),甚至有人主張每天應攝取25至35種多色彩種類的食物。

吃素的人應多補充維生素B12(紫菜、苜蓿芽)、鈣(黑芝麻、深色蔬菜)、鐵(莧菜、菠菜、青江菜,配合含維生素C食物)、維生素D(多曬太陽)及鋅(五穀雜糧、南瓜子、小麥胚芽和燕麥片)。

至於生機飲食,病人在治療期,抵抗力較弱,最好採取熟食,以減少感染的機會;至於腸道營養補充配方,適用於無法正常進食或缺乏食慾的病人。

癌症病人若有足夠的營養,心情會較愉快,保持體力及活力,維持體重,幫助身體儲存養分,減少感染風險,加速傷口癒合,促進復元。

美國臨床腫瘤協會在2010年7月6日的年度會議中提到,以往建議癌症病人多休息,避免活動,現在則提倡多運動,以改善生理功能、生活品質及癌症造成的疲累感,甚至可以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及女性婦癌的機會。

運動強度和課程規劃需依據個人治療前的活動量,治療時的生理情況量身訂做。總之,擁有正確的飲食及運動觀念,並確實落實,是抗癌歷程的不二法門。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更新日期:2010/08/06 00:07 【台北訊】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天召開記者會公布抽驗十二件市售蠔蜆精或錠,有六件、占五十%鈉含量超過法定允許誤差範圍廿%以內的規範,恐傷身,消基會呼籲衛生署強化抽檢,促業者誠實標示。 

消基會昨天召開「蠔蜆精(錠)保健食品五十%鈉含量與標示不符」記者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社發行人游開雄說,衛生署公告的「市售包裝食品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熱量、鈉等項營養標示值之誤差允許範圍」規定,鈉的允許誤差範圍為正、負廿%以內。 

他說,被民眾視為保肝聖品的蠔蜆精或錠,經消基會抽檢十二件發現,高達六件、占五十%的鈉含量檢測誤差大於廿%;很容易就讓民眾一天吃下過多鈉,危害健康。 


他並說,上述六件鈉含量都比標示值高出許多,恐已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依同法第廿九條及卅二條,當地主管機關可依抽查或檢驗結果通知業者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賣,並處新台幣四萬元以上、廿萬元以下罰鍰。 

中華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退休教授、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召集人楊乃彥說,人一天建議食用鈉二千四百毫克,換算約六公克鹽;研究發現,理想食品鉀應是鈉的三倍,但諸多加工食品的鈉卻是鉀的七倍,鈉、鉀不平衡落差達廿一倍。 

【台北訊】台糖蜆精被抽檢出鈉含量超過標示規定正負廿%誤差允許範圍。台糖表示,因為「蜆」原料是天然農產品,可能受季節性因素變化影響,使得此批次產品產生誤差。

台糖指出,消基會抽檢台糖蜆精樣品鈉含量值偏高,經研判應是「蜆」原料為天然農產品,可能受季節性因素變化而影響,導致次產品產生誤差所致。 

台糖已將此抽檢批次的留存樣品及最新產製的蜆精產品,以最速件方式送第三公正單位進行委驗複核,並視檢驗結果再進一步研討標示值的修正。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氣周報/記者孟祥傑/報導】

 一 提到癌症,一般人會立刻聯想到化學治療,但什麼是化學治療?台北縣立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吳茲端說,所謂化學治療是使用藥物來治療疾病,這個專有名詞是由「化 學」和「治療」兩個字組成,如今「化學治療」已被用來專指癌症的化學治療,是指利用化學藥物來殺死正在進行分裂中的癌細胞。

 

 

化療的原理 阻斷癌細胞

化學治療的目的在於治療癌症,甚至根治癌症,另外還有控制癌症患者病情、預防癌細胞轉移,並減輕患者因癌症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吳 茲端說,正常的細胞從生長到死亡,均依照規律的生命周期運作,但癌細胞卻是不正常分裂及增生、生長快速、不受控制,並且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的異常細胞。 化療就是利用化學藥物來殺死癌細胞,目前的化療通常會合併使用多種藥物同時進行,除了提升治療效果外,也可避免癌細胞產生抗藥性,這種方式稱為合併性化學 治療。


(記者陳立凱/攝影)
化療的種類 主力或輔助

化學治療的種類依據目的不同,可以分為4類:

1.以化學治療為主要療法:例如白血病、惡性淋巴瘤。

2.輔助性化學治療:在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利用藥物殺死殘餘的癌細胞,例如腦瘤、神經母細胞瘤、威爾姆氏腫瘤、橫紋肌肉瘤等。

3.前導式化學治療:在動手術或實施放射線治療前,先以藥物讓腫瘤縮小,以利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施行,常用在骨癌、肝癌等治療。

4.轉移性癌症的化學治療:用於當癌細胞出現轉移時,以藥物阻止或控制癌細胞轉移。


化療的方式 口服或注射

吳茲端說,化療方式可分為口服抗癌藥物、肌肉或皮下注射、靜脈注射,以及脊髓鞘內注射等。

1.口服藥物:經腸胃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優點是安全、方便,但也可能因腸道吸收限制,而降低藥物作用。

2.靜脈注射:將藥物經由靜脈注射後,直接進入血液循環中作用,是目前最常見的化療方式。

3.脊髓鞘內注射:針對某些容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癌症,例如腦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因神經系統有腦血管屏障保護,藥物無法有效透過其他化療給藥途徑達到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治療效果降低,因此必須藉由脊髓鞘內注射,讓藥物直接到達中樞神經系統,來提高治療效果。


化療或標靶 效果因人異

吳茲端說,癌症治療方式有許多種,化療只是其一,還有腫瘤切除、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

許多人因懼怕化療的後遺症,而四處尋訪坊間偏方,例如中草藥等,或是迷信標靶治療一定比化療好,吳茲端強調,坊間許多偏方沒有經過醫學實驗證明,食用後會有什麼效果或副作用不得而知。

癌症治療一般來說,合併治療方式是較為有效的,有意使用中藥者,最好還是求助合法中醫師,並搭配其他癌症治療方法並行使用。

至於標靶治療與化學治療很難說孰優孰劣,隨著癌症種類、特性與病患體質,效果不同且因人而異,但臨床研究顯示,對化學治療反應率不佳的患者,改用標靶治療後的治療反應率會變好,反之亦然,因此臨床上常以這兩種治療方式交互使用。


 

【2010/01/24 元氣周報】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想不開   保健食品已成為必需品了


如果有人問你你的健康價值多少錢?相信你的答案是無價!
如果有兩樣產品,一樣便宜但沒效果,另一樣較貴但效果佳,
請問你買哪一樣?
相信你的答案是後者!

這些邏輯都ok吧?
那麼為什麼有人想不開,覺得自己買不起優質的保健食品?
所以    其實寧願你說「我不確定你們公司的產品好不好耶?」
這樣表示你很重視自己的健康   很優!
然後我相信你抱著認真求證的實驗精神    一定會愛上我們公司的產品!!

請問您知道現在台灣十大死因中   代謝症候群就佔了八項嗎?
請問您知道大腸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一名嗎?
請問您知道標靶治療有多貴嗎?

所以~請不要再說自己吃不起優質的健康食品了,衷心希望大家都健康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轉自活力藥師網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蜆精成為大家口耳相傳的保肝聖品,但是我們念書的時候,卻從來沒聽過這回事,於是怕又是一個創造出來的行銷事件,遵循大事不決問google,小事不決問Wiki的原則,馬上上網找蜆的資料,於是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本草綱目:蜆主治開胃、壓丹石藥毒,去暴熱、明目、利小便,解毒,治目黃。

然後這一段話,下去搜尋,大概有一百多筆資料,更神奇的是連一向甚受我信任的Wiki都有(是誰編寫這一篇內容的呀,不懂就不要亂改,真是的,待會馬上去更正一下。)為了證實這段話的真實性,我查了本草綱目的電子檔,沒有這段話,我開始懷疑這段話的真實性,找了中醫師查紙本的本草綱目,也證實完全沒有這段話。又是一個網路謠言。

假設這段話是真的,中間也絕對沒有提到保養肝臟,真不知道這段話就可以引伸出,蜆自古為保肝聖品的邏輯來?

拼命的找了一整天,網路上幾乎都是完全不求根據的說蜆可以保肝,也的確有一些論文做動物實驗,但是動物實驗根本不足以代表事實,明顯的例子就是豬吃抗生素可以促進食慾,人也可以這樣搞嗎?然後最後終於找到一位中醫師的文章:吃蜆精如何?文中提到。但如果單單以蜆肉來分析,此物性寒,一瓶濃縮的蜆精,其寒可知。蜆精為寒性食物,吃到身體裡面會讓身體精神體力變好?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再論虛不受補,如果這些肝虛的病患吃了蜆精,反而讓虛火更大,也會表現出外表精神很好的症狀,因為虛火更旺。只有肝有實火的病患才適合吃蜆精這類的東西,但是消費者不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憑廣告就買蜆精來吃,也可能會越補越虛。

查了衛生署核可的兩張關於蜆的許可證:白蘭氏旭沛蜆精桂格純蜆精

衛生署核可的保健功效均為:根據動物試驗結果,對四氯化碳誘發之大鼠肝臟損傷具有下列功效:
(1)有助於降低血清中GOT (AST) 和GPT (ALT)值。
(2)有助於增加血清中白蛋白含量。

請消費者看清楚衛生署的標示,四氯化碳造成的肝臟損傷有功效,不知道日常生活中何時會碰到四氯化碳?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