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續上篇~

隱睪不治療 罹癌風險高

隱睪症之所以會增加睪丸癌的罹患率,是因為睪丸「躲」在體內,即使出現不正常的硬塊也很難於第一時間發現,往往延宕就診及治療的時機。

手術方式

小兒外科治療方法以睪丸固定術為主,開刀方式較疝氣複雜。黃振盛醫師指出,

手 術過程首先在進入腹股溝後找到睪丸、將周圍剝離,然後在陰囊處作一個切口,把睪丸從上向下牽引、固定至陰囊內。但倘若經檢查後發現,患童單側的睪丸己明顯 萎縮,或發現時機較晚(超過手術的適合年齡),則有需要進行睪丸摘除手術。在內科部分,隱睪症亦可選擇投予賀爾蒙治療,家長應進一步詢問醫師以比較利弊。

 

術後照顧

和腹股溝疝氣相似。

常見小兒外科疾病5包莖、包皮過長、包皮發炎

 

症狀

包莖指的是包皮末端緊束,無法退到陰莖的冠狀溝以上,將陰莖頭和尿道口曝露出來。黃振盛醫師指出,新生男嬰中95%的有包莖,屬正常現象。過了3歲之後,包皮會隨著陰莖體積變大、長度增長向後退,若仍不能退到冠狀溝才需要治療。此外,若包皮向上翻能露出龜頭,但包皮口很小、蓋住尿道口,就稱為包皮過長。

 

發生率

 

隱睪症在男性早產兒的發生率約20%,足月生產的男性新生兒約2%。根據最新一期《人類生殖》(Human Reproduction)公布的研究指出,婦女在懷孕期間如果同時服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和其他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或阿斯匹林(aspirin),且時間超過2星期,其所生男嬰罹患隱睪症的風險可能大幅增加。 

危險性

無急迫的危險性,但當嬰幼兒包皮過長過緊,很容易藏汙納垢,造成反覆的包皮及龜頭發炎,或解尿時尿流受阻形成包皮尿囊,甚至排尿困難。

 

術方式

小 兒外科治療方法以包皮環切術為主,多半開刀直接將多餘的包皮割除,目標在使龜頭完全暴露在外面,方便日後清洗,沒有藏汙納垢的死角。黃振盛醫師表示,許多 家長因顧忌全身麻醉可能的風險,傾向等到孩子大一點後再進行手術,但隨著年齡增加,術後的疼痛感也會加劇,可謂利弊參半。

術後照顧

黃振盛醫師表示,手術後龜頭因與外界接觸會感到疼痛,孩子可能拒絕擦藥,家長應盡量安撫,待45天後去敏感化,即可減緩不適感。此外,開刀後23天傷口附近因表皮細胞脫落,會出現一層黃色的結痂附著其上,此為正常現象,並非感染,待10天左右會自行脫落。

 

尿道下裂 不宜進行包皮手術

黃振盛醫師提醒,因新尿道的重建有賴包皮植體,因此尿道下裂者不宜隨便割包皮,以免傷害最佳的皮膚來源。

 

常見小兒外科疾病6 血管瘤

 

成因

血管瘤的成因眾說紛紜,假說包括胚胎發育異常,不正常的血管內壁細胞增生等。

 

症狀

血管瘤依病理大致可分為微血管型、海綿型及混合型。錢大維醫師表示,臨床上最常見的草莓形血管瘤屬微血管型,多位於皮膚表面,起初只是一個小紅點,看來像是起紅疹或被蚊子叮咬,直到56個月急速變大,可以長在任何部位;海綿型血管瘤通常生長在表皮下較深的的組織,由較粗的血管組成,可看到鼓鼓的腫瘤,不過表面皮膚看來是正常的,摸起來則是軟軟的,超音波在診斷上有很大的幫忙;混合型血管瘤有微血管及較粗的血管組成,特性是兩者的混合。以海綿型為主之血管瘤不像微血管型會自行消退,通常要手術切除才能治療。

 

發生率

統計顯示,全球新生兒血管瘤機率為1%2.6%

 

危險性

血管瘤多半僅影 響外觀,除非長在重要位置如臉上、眼皮、肛門或嘴唇上,則可能影響視力、排便和進食等生理功能。此外,錢大維醫師提醒,有些血管瘤生長在肌肉、內臟、顱 內,其症狀與位置有很大關係。除了影響外觀,較大的血管瘤因血流量大,可能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導致心臟衰竭,也可能破壞血小板,引起血小板過低而出血,因 此若發現孩子身上有如蚊子叮咬紅斑點,且有逐漸變大趨勢時,就要立即尋求治療。

 

手術方式

若血管瘤生長在皮膚表面,且位於四肢、背部等不至於影響生活的地方,家長可密集觀察,待孩子12歲後有可能自行萎縮。若經評估需接受治療,除外科手術切除外,還有注射類固醇、血管攝影(血管栓塞)等選擇,應多與醫生商討,或詢問第二意見。

何時適用藥物注射、血管攝影等治療方式?

錢大維醫師表示,有些血管瘤的生長位置不適宜施行切除手術,如腮部因有許多重要腺體經過,為避免手術傷及臉部神經致臉歪,醫師通常會改採其他治療方法。  

 

小標:術後照顧

和腹股溝疝氣相似。

 

 

 

中標:常見小兒外科疾病7斜頸

 

成因

斜頸(肌肉性斜頸)是因為頸部最大的肌肉「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化所致。胸鎖乳突肌位於頸部的兩側,當一側的肌肉發生纖維化,這一側的肌肉即變硬、變短,致使頭部往該側歪斜、下巴則斜向另一側。

 

症狀

斜頸不像其他外科疾病一般容易被察覺,若家長發現孩子睡覺時長期轉向同一側,或在頸部側面摸到如雞蛋大小般的肌肉腫塊,便應及早至醫療院所、借重儀器進行檢查。

 

發生率

斜頸症的發生率約為0.4~1.9%左右,且右側約為左側發生率的3倍。

 

危險性

斜頸雖有可能隨年齡增長獲得改善,但對於外觀的影響卻彷彿跟時間比賽。由於長期偏向同一側睡覺,斜頸孩子的對側後頭骨易發生扁平、變形,甚至永久性的不對襯,為避免將來有臉部變形、斜視、頸部活動不良等後遺症,錢大維醫師呼籲應及早治療。

小標:手術方式

除了將纖維化的肌肉切開或部份切除的手術治療方式外,還有加速肌肉軟化的物理治療方式。

 

術後照顧

和腹股溝疝氣相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ndi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